您的位置:首页>热点 > 滚动 >

显微工匠夏晓丹: 在微血管上“绣花”,保肢补残助健康

2023-08-14 16:41:13    来源:清远日报网

常人的眼里,一个大男人做绣花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那么,在显微镜下穿针引线,缝血管、接神经、连肌腱,又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工匠精神呢?

手术室的门缓缓关闭,一场平常又充满挑战的显微骨瓣移植手术随即开始。在放大20倍的显微镜下,清远市人民医院骨科三区主任、主任医师夏晓丹博士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线来缝接血管,他正在为一名车祸后骨折不愈合28年,钢板松动的患者进行骨瓣移植手术。作为一名从事显微外科20年的医生,“精准”、“耐心”是对他日常工作的基本要求。

无影灯下,时间正在夏晓丹的针尖上悄悄流逝。经过10个小时,这“移花接木”般的骨瓣移植手术顺利完成。患者原来像“三节棍”一样的上手臂终于变回了正常的模样。


(资料图)

从医20年来,夏晓丹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已经帮助无数位患者圆了保肢补残的梦。他是清远花费心思引进的高端人才,国内知名的显微外科专家。2020年,他归国回来后被清远市人民医院引进,目前担任该院骨科三区主任,也是清远市紧缺适用型高层次人才。回国两年多的时间里,他带领团队着力打造显微外科技术高地,开展游离皮瓣移植200例,成功率99%以上,显著提高了清远地区的游离皮瓣(骨瓣)移植、断指再植等显微外科技术水平。

清远市人民医院骨科三区主任、主任医师、夏晓丹博士为患者检查手指的恢复情况。

十年磨剑,练就扎实基本功

悄无声息的手术室,透过高倍显微镜,特殊的手术针线缝合着那些细如发丝的血管和神经组织上,一双灵巧的手正在拯救患者肢体。一段惊心动魄的手术后,患者一个离断的手指渐渐红润起来。这样的“奇迹”,经常在清远人医上演。

在外科领域,显微外科是非常辛苦的一个亚专业。一般的外科手术,通常在1-2个小时内可以完成,比较复杂的手术往往也可以在4-5小时可以结束。但是,显微外科手术的特点是慢工出细活,因此,对于夏晓丹这样的显微外科医生而言,10多个小时的手术是稀疏平常的事情。

自2003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算起,夏晓丹在显微外科领域已经工作了整整20年。但他仍记得初出茅庐时,遇到了一个8个手指10节离断的病例,往手术台上一坐,就是17个小时。20年的显微外科生涯中,他经历过最长的一次手术是27个小时断指再植术。

“是一个煤矿工人,由于矿车意外压断了五根手指。”虽然已经过去十多年,夏晓丹对于手术的情形还是记忆犹新。27个小时内,他不眠不休,除了简单补充一下能量外,连续在手术台上工作。“离断的手指组织必须恢复供血,即使时间再长,也要求显微外科医生们坚持不懈,不放弃,工作到底,才能接活肢体。”夏晓丹说。

但吻合血管和神经要求必须精细,即使再累,时间再长,也必须心态平和,保持稳定,具备超级工匠精神。在细如发丝的血管上绣花,专业、冷静、耐心缺一不可。

在夏晓丹看来,当一名显微外科的医生,除了要能吃苦,还得要有韧劲儿。“显微手术有时候无法一蹴而就,很多时候,血管吻合会发生各种意外,例如血管撕裂、吻合口栓塞等,需要我们反复探查,有时候血管吻合好好的,但是就是不过血,你要非常有耐心的去检查各个步骤,找出原因,并着手解决。”他说。

一次次的手术考验,铸就了夏晓丹锲而不舍的人格特点。20年的磨砺,也让夏晓丹的生理心理慢慢发生变化。“只要一站上手术台,我就会自动屏蔽各种外界干扰,也不知道饿、也不要上厕所,所有精力都会集中在手术上,只有下台了,才会感受到腰酸背痛,饥饿难耐。”

“现在做手术感觉不累,应该是年轻的时候打下的基础。”夏晓丹笑着说。多年来,在手术台上的忘我状态,已经成为了夏晓丹的一种享受。“那时候内心是平静的,没有纷扰,只有专注。”

夏晓丹带领科室医护团队查房,检查患者的康复情况。(资料图)

保住患者的肢体就是最大的成就

显微外科手术虽然辛苦,但是给予医生的成就感也是显而易见的。例如,手指离断了,通过医生的努力,马上可以接回来,效果立马可见。

“手是劳动器官,手部残缺,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,虽然手术费时费力,但是手术完成,肢体保住,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,每当我们成功保住一个患者的肢体,觉得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值得的。”夏晓丹说道。

老方(化名)是夏晓丹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位患者。2012年,30多岁的老方遭遇车祸,一条腿被车辆碾压造成粉碎性骨折,面临截肢。在当下的情况,对老方来说最保守的治疗方式,是截肢保命。但老方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,家属希望能够帮他保住受伤的腿。

“他老婆是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,不善言辞,受伤当时在场,知道丈夫的脚损伤严重,面临截肢,也不知道表达,一看到我,噗通一声就跪在面前。”那一幕,多年来一直印在夏晓丹的脑海中。看着患者家属恳切的眼神,他暗下决定,即使再难,也要保住患者肢体,保住这一个可怜的家庭。跟家属详细沟通了手术风险后,他带领团队开展了保肢手术。在经历了三次手术、前后一年多的时间,老方的下肢保住了,而且恢复了肢体良好功能,跟健康的腿相差无异,患者顺利地回归社会和工作。“看着患者血肉模糊地被抬进来,但是经过治疗后,他可以站着走出去,这种成就感是支持我们不惧辛劳,竭力工作的动力。”夏晓丹说。

随后的11年间,夏晓丹与老方一直保留着沟通联系。去年,老方发来的一则信息,让夏晓丹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。原来,老方的当年正在读初中的儿子,看着夏晓丹为自己父亲保住了下肢,备受鼓舞,立志以后也要当医生,如今高考顺利考上了当地有名的医学院,老方第一时间跟夏晓丹分享了这个消息。

手机的这一头,夏晓丹的心情也十分激动。“能够作为一个好的榜样影响到下一代,特别自豪。”

20年来,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病例拼凑起来,成为了夏晓丹选择在显微外科深耕、创新的原因。

“认定了,就一直做下去。”夏晓丹如是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

人的四肢是集骨骼系统、神经系统、肌腱系统和循环系统等为一体的复杂构造。“把离断的肢体再植成功,整个过程中,医生的角色就像是裁缝,也是工匠,保住患者肢体,修补残缺。”夏晓丹介绍,肢体离断,虽然不威胁什么,但如果医生不努力,不坚持,轻言放弃,就会给患者造成终身缺憾。这种坚持和工匠精神引领下,他为无数患者圆了保肢补残的健康梦。

文字:曹成飞 通讯员 彭可明

摄影:通讯员供图

责编:夏汉华

校对:李爱华

编审:周东辉

编委:樊沃夫

*声明: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。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